740)this.width=740">&nbs" />

学术报告(六)——“《漫谈回族民间舞的发展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5-26浏览次数:342

 

 

 

524下午230,原省歌舞团专家、国家一级编导朱江老师在教师发展中心做了题为《漫谈回族民间舞的发展史》的讲座,这不仅仅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更是为培训班学员及我院师生上了一堂鲜活生动而又难得的课。

朱江老师是原省歌舞团终身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一级编导,参与创编的舞剧《丝路花雨》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至今在国内外已演出了2300多场,成为东方艺术的奇葩,并被作为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剧之作,载入中华民族艺术史册。

在报告会上,朱江老师通过中国民俗文化的背景和自身常年累积的舞蹈经验详细地讲解了回族民间舞的历史来源、在全国的地位、动作要领和舞蹈特色,并通过在现场的言传身教,在舞院师生们面前亲自演示,再现了回族民间舞的风姿和魅力,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其间朱江老师以1957年的回族民间舞作品《花儿与少年》为例,通过五方面的阐述,清晰地说明了回族民间舞最原始的起源,分别是:1、将回族民间舞呈现在大众面前;2、规范了回族民间舞的雏形,包括动律、手型手位、步伐,如碎摇头、双背手、屈伸步和上山步;3、大胆运用了回族特有的音乐花儿4、初步确定回族舞蹈的服饰;5、首次步入国家级的艺术殿堂,奠定了回族民间舞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界的地位。回族民间舞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舞姿,能和当时流行的蒙古族舞和藏族舞相媲美,因此在当时该舞蹈一经推出风靡了全国各地。接着朱江老师从四个时间段梳理了回族民间舞从形成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11949-1957年,回族民间舞的形成期;21958-1979年,回族民间舞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的时期;31980-2000年,回族民间舞发展壮大期;42000-至今,回族民间舞繁荣收获期。朱江老师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社会的改革开放,外来思潮和文化影响了舞蹈编导的教学和编创的手法,使得一些编导通过互相学习大胆地运用了混搭的手法,编创出回族民间舞一系列的精品作品,比如《心泉》、《山野小曲》、舞剧《月上贺兰》等。

最后,朱江老师还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勤奋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善于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讲座结束之后,同学们纷纷给师德高尚的朱江老师送上了祝福,希望老先生福寿安康,吉祥如意,能长久教化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舞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