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丝绸之路舞蹈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者:江琦发布时间:2020-12-13浏览次数:500

1212日,由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承办的2020年第三届丝绸之路舞蹈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四川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西藏大学、河南大学、南昌师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以及省内舞蹈联盟院校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研讨,舞蹈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聚焦“一带一路”、后疫情时代、“新文科”建设、师范类专业论证背景下的舞蹈教育变革与传播机制、教学范式的转变与思考、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舞蹈观演与传播新路径、丝绸之路与敦煌舞蹈的当代呈现、后现代舞蹈研究方法与教育批评理论、高等舞蹈教育的机遇与挑战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主题报告环节,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拉尔夫·巴克教授与奥克兰大学于珑琦博士就疫情中的新西兰舞蹈教育方式进行例证,指出“互联网+”时代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舞蹈教育发展的重大进步。

中国文化大学林郁晶教授作了《COVID-19疫情影响下的台湾大学舞蹈教学》报告,认为线上教学对舞蹈教育的发展影响重大。

上海戏剧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张麟教授从新时代社会和人的关系入手,认为科学技术、产业、思想文化、社会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对舞蹈教育未来的发展道路有着重要影响,提出舞蹈教育要主动适应时代,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

福建师范大学陈雯教授列举了疫情期间的舞蹈教学案例,提出将生命教育植入学生的艺术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为线上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示范和借鉴经验。

太原师范大学舞蹈系主任赵霖就当下舞蹈教育多元化发展走向的价值进行讨论。

南京艺术学院刘忆老师讲解了疫情时代下艺术类院校舞蹈教学范式的转变和思考。

西藏大学罗旦教授阐述了关于环喜马拉雅区域舞蹈观演与传播新路径。

南昌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刘永红教授以敢问路在何方——师范类专业论证背景下舞蹈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为题展开专业认证背景下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变革、舞蹈教师资格认证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学术研讨。

中国拂舞教学体系创建人、河南大学李昉博士以新文科视域下的中国舞编导高等教育之机遇和挑战为题,指出中国舞创作存在的核心问题和中国舞编导高等教育的若干问题。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副院长马军副教授以敦煌主题舞蹈的当代呈现为题,用芭蕾舞剧《敦煌》、沉浸式体验剧《又见敦煌》等阐述了宗教主题的转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当代艺术的创作时空”“线性艺术语言”“块状形式结构”“同步舞蹈美学,指出新时代敦煌舞蹈的当代呈现方式。

会议研讨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就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学者邓蛟月《关于中西方节日仪式乐舞比较研究——以中国与白俄罗斯夏至节为例》、莫斯科国立大学学者袁东群《关于舞蹈观演与传播的新路径》、四川大学学者李好《研究赋能与实践创新——5G时代下舞蹈教师面临的挑战》、西北民族大学学者宗学良《中国舞蹈产业发展探微》、吉林艺术学院学者彭磊《新冠疫情时期舞蹈教学范式转变的审思》等主题发言进行深入研讨。  





本次论坛是西北师范大学发起并举办的第三届丝绸之路舞蹈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邓小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甘肃是我国通往西域以及中亚地区的古丝绸之路枢纽,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甘肃境内绵延1900多公里的古丝绸之路,自古就是一条“经贸之路”、“文化之路”和“艺术之路”,融汇着中外各民族纷繁异彩的乐舞,不仅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更是东西方联系的桥梁。如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舞蹈教育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初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以文化传播为己任,坚持民族化的创作道路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探索新时代舞蹈教育的新方法及未来发展,是本次丝绸之路舞蹈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