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提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提出了殷切期望,也为推动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守正创新的美学标准下,新时期敦煌乐舞艺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的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坚定学科优长,强化学理认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
丝绸之路敦煌乐舞艺术研究学术论坛是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所创建的高端学术品牌。该论坛自创设以来,汇聚了海内外众多艺术家及权威专家学者,围绕敦煌乐舞艺术的创作、表演、教育与交流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分享,在学界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有效推动了敦煌乐舞艺术的交流与发展。
2022年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乐舞艺术研究”学术论坛以“敦煌舞派”建设为导向,与全国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百年社会巨变中丝绸之路敦煌乐舞艺术的当下与未来,推进敦煌乐舞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助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本次学术论坛分专家主题论坛及青年学者学术论坛两部分构成,于2022年5月6日至7日以线上形式举办,共计36人参加共话新时期敦煌乐舞艺术的发展!
时间:2022年5月6日—5月7日
直播平台:腾讯会议
会议码:806 7957 3155
主办:西北师范大学
承办: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是西北五省(区)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之一,学院立足西部,以传承华夏文明和发展艺术事业为己任,秉承“敬业求实,锐意进取,德艺并进,勇于奉献”的精神,以“德艺并进,文舞相融”为院训,以“办好让学生满意的舞蹈教育,培养让社会满意的舞蹈人才”为宗旨,立足甘肃,辐射全国,培养高水平的舞蹈教育、舞蹈表演及舞蹈理论研究人才。学院现设舞蹈学、舞蹈教育、舞蹈表演三个普通本科专业,音乐与舞蹈学、艺术硕士(舞蹈)两个硕士学位点。
学院现有教师28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7人,柔性特聘专家6人,教师队伍获批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甘肃省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青年文化人才、甘肃省飞天学者、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劳动模范等省级人才称号9人次。
创作的艺术作品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全国舞蹈比赛、“桃李杯”舞蹈比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全国奖项9项;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4项,甘肃省“飞天奖”舞蹈比赛等奖项90余项;艺术创作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文联艺术创作基金项目、教育部美育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2项,省级项目20余项。推出《西北民间舞蹈研究》等高水平研究成果专著16部,智库、报告、论文63篇。
学院多年来承担欧美孔院巡演、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国文联《百花迎春》晚会、中国上海世博会甘肃周开(闭)幕式、中国机器人大赛颁奖晚会、全国素质舞蹈教育高峰论坛专场演出、甘肃省大学生运动会(第二、三届)开闭幕式、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花开河州》大型文艺演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展演《春绿陇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致敬百年》等国际、国内大型活动80余场。创作舞剧《吾道西行》中国高等教育西迁办学沧桑历程。同时连续6 年承担教育部“结对子 种文化”活动,成为教育部首批体育美育浸润计划实施学校,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师资进行培训,让高质量教育资源向西向下延续。在对外交流、艺术互鉴、美育教育、精准扶贫战场上贡献了西北师大舞蹈人的智慧和力量,留下了西北师大舞蹈人的印记。
专家简介
邓小娟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副校长,曾任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院长。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甘肃省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飞天学者,甘肃省艺术学特色学科带头人。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教育部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甘肃省中小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甘肃省政协第三届理论研究会副会长。2016年发起成立甘肃省高校舞蹈联盟,作为学术带头人,能够有效谋划学科发展和组织学术活动,培养学科拔尖人才和学术团队,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甘肃文化大省建设贡献艺术智慧,为甘肃舞蹈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于平 博士、教授、博导。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6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等职务。现担任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担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发表舞蹈学、艺术学、文化学论文数百篇,其中由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六十余篇。主要专著有《中国古典舞与雅士文化》《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高教舞蹈综论》《舞台演艺综论》《艺术学的文化视野》《新时期中国“新舞蹈”史述》《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综论》《舞蹈评论形态分析教程》《舞剧构思文学表达教程》《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综论》《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再论》等。
邓佑玲 土家族,民进中央委教育委员会委员,艺术学博士后,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民族舞蹈文化专业方向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舞蹈学院副校长、北京市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海淀区委主委。北京市第九届青联委员,兼任中国艺术医学协会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民族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高金荣 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敦煌文化学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编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敦煌流派教学体系创建人。专著有《敦煌舞蹈》、《敦煌石窟舞乐艺术》、《敦煌舞教程》及修订版等。在海内外发表论文多篇。创作教学剧目代表作有《千手观音》、《妙音反弹》、《大飞天》、《凭栏仙女》、《彩塑菩萨》、《欢腾伎乐》以及组舞《敦煌梦幻》等。任西北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期间创作、排演敦煌舞剧《步步生莲》。2016年任国家艺术基金“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晚会《舞出莫高窟》总导演。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获得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的“中国舞蹈卓越贡献舞蹈家”称号,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文艺终身成就奖”甘肃省妇联授予了“甘肃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及“杰出妇女”等称号。
金秋 博士、教授、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舞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江南影视艺术学院原演艺学院院长。现任江南影视艺术学院舞蹈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学会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艺术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曾从事的课题有:国家级科研课题《从游式教学》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担任2008年全国艺术规划办批准的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舞蹈素质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舞蹈艺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舞蹈教育在学校育人过程中的特殊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等。学术成果有:专著:《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古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中国民族舞蹈艺术创作研究》《中国区域民族民俗舞蹈》《国家“非遗”名录上的少数民族舞蹈赏析》《外国舞蹈文化史略》等;编著:《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舞蹈编导学》《舞蹈编导基础》《考前舞蹈基础》《舞蹈》上下册、《国家级“非遗”校园集体舞》《中国区域民族健身舞系列10本书10张光碟》《舞蹈一一气质与形体的塑造》《舞蹈欣赏》等;译著:日本江口隆哉《舞蹈创作法》日本小林武史《一把小提琴走向世界》《中日友好歌曲集》等。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
许琪 原甘肃省文联副主席, 甘肃省歌舞剧院院长, 著名舞蹈艺术家, 国家一级编导,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部级优秀专家。舞剧《丝路花雨》编导之一、舞剧《箜篌引》编导之一、大型乐舞《敦煌古乐》总编导。获得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艺术优秀人才最高奖“金飞天大奖”,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甘肃文艺终身成就 奖”, 2019 年获《丝路花雨》编创四十周年突出贡献奖。舞蹈作品《箫韵》《窄袖与琵琶》《急呼相问》 《双人反弹》《飞天》《金光千佛》等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文化部春节晚会,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节目录制。撰写发表多篇敦煌舞蹈研究论文。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首次提出敦煌壁画舞蹈 S 形造型和 S 型运动规律的理论,成为敦煌舞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石。2016年与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袁媛罗泽燕根据敦煌舞蹈新理念编创出版《敦煌舞蹈飞天_艺术形象教程》,至今仍在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施教中。
张萍 文学博士,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杂志执行副主编(编审)。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当代舞剧研究中⼼副主任,中国昆舞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职业舞评⼈。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联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2019年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终评评委,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评估专家,2016年、2018 年分别担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展演专家评审。担任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出版《中国舞蹈著作权现状及对策研究》《危险的缺失》《谁来振动⼀下舞蹈》《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歌舞演故事”的逻辑起点与终点》《若在阨窘中——感思中国舞剧创作的当下困境》《中国舞蹈名作赏析》《中外舞蹈精品赏析》等著作。曾任《大百科全书》第三卷舞蹈卷综论部分副主编,2016、2017、2018 年度《中国艺术发展报告》舞蹈卷执行撰稿。参编总政歌舞团建团60周年《论文集》。参与舞蹈实践与创作的作品有:舞蹈剧场《水色千秋》、舞蹈十二天舞作《士风》、舞剧《尘埃落定》等,曾获中国文联理论评论奖及中国舞蹈“荷花奖”理论评论奖等国家级文艺理论奖项等。
史敏 国家一级演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敦煌舞教研室主任,北京舞蹈学院敦煌舞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自2006年至今开设《敦煌舞—伎乐天舞蹈形象呈现》男、女班课程,《飞天长绸技》《敦煌舞经典剧目表演实践》等课程。多次获得舞蹈界各项大奖,其中2016年荣获“全球华人最具影响力人物——艺术贡献奖”。发表论文有《试论敦煌飞天的动感与艺术形象》《敦煌飞天•艺术瑰宝》《动静中的三十六姿》《敦煌舞蹈创作方法研究——舞剧九色鹿案例研析》《敦煌伎乐天男性舞蹈初探》《敦煌舞在坚守中求发展》等2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有《敦煌舞蹈女班教程——敦煌壁画伎乐天形象呈现》《敦煌心语——敦煌舞教学研究集》《敦煌心语——伎乐天男性舞蹈教程》《敦煌舞蹈男班教程——敦煌壁画伎乐天形象呈现》《飞天长绸技》女班教程。编创的舞蹈作品有:《闻法飞天》《反弹琵琶品》《燃灯踏焰》,舞剧《九色鹿》《伎乐天》等。自2006年至今承担省部级和院级几十项科研课题,组织、参加多项国际、全国的学术活动。
学者简介
任积泉 张掖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张掖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掖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河西学院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特聘专家,曾任中共张掖市委党校(张掖行政学院、张掖社会主义学院)副校长、调研员。
朱晓峰 1983年3月出生,甘肃和政人,艺术学硕士,历史学博士,中国史(敦煌学)博士后,现为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兰州大学中华诗乐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音乐图像学会理事,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敦煌乐舞研究。出版专著《唐代莫高窟壁画音乐图像研究》《长安向西:12位文化学者的田野漫寄》(合著),并在《敦煌研究》《敦煌学辑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1项,浙江音乐学院招标课题1项,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各1项。
杜乐 哲学博士,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致力于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古代乐舞文化教学研究工作。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以戏剧形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专家。
李婷婷 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北民族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舞蹈表演专业学科带头人,敦煌舞教研室主任,教育部学位中心特聘通讯评议专家、国家艺术基金初评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全国艺术科学项目评审专家、甘肃省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甘肃省高等学校大学生艺术课程指导部委员、甘肃省侨联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四川工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舞蹈家协会会员。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其中一项获甘肃省社科高校成果二等奖。主编《敦煌舞术语词典》,且获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在C刊等刊物上发表多篇与敦煌舞研究相关的论文,部分论文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主讲的《敦煌舞基础训练》课程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质精品课程、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创编作品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大赛铜奖,第八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二等奖,全国少数民族优秀作品奖及省级舞蹈大赛奖项。
张俊英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CIFR)理事、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CHS)会员、特聘研究员,《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评审专家,《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责任编辑,六盘水市哲学社会科学新型智库专家。主要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哲学伦理学,范仲淹思想学术等方面研究。近年来,主持省、市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8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1项;在《中国文化与管理》《历史教学问题》《中国史研究动态》《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等重点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多篇。
李宁 吕梁学院讲师,民族学博士。长期关注西域历史文化,主持和参与各级课题若干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若干篇,例如《维吾尔族在我国多元一体民族大家庭中的贡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背景下新疆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等。
袁媛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教育艺术分院舞蹈讲师,兰州市县区级骨干教师甘肃省舞蹈家协会会员从事舞蹈专业教育十六年。教学案例《敦煌壁画乐舞文化教学研究与实践》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敦煌舞蹈作品《敦煌天女》荣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作品铜奖;甘肃省第八届敦煌文艺奖三等奖;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一等奖。
孔文婷 现任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黑龙江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黑龙江阮、柳琴协会副会长。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师从沈阳音乐学院赵昕老师、著名柳琴、阮演奏家周长花教授和著名阮教育家、作曲家、演奏家林吉良教授培养的全国第一批中阮硕士研究生。
烨冉 烨冉艺术舞蹈品牌创始人,烨冉敦煌舞美育教育体系创建者敦煌舞普及教育先行者,意大利佛罗伦萨DIF国际舞蹈展会唯一特邀敦煌舞文化交流青年学者,央视一套《开讲啦》特邀行业优秀青年代表对话樊锦诗先生。
钟佳岐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敦煌舞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舞、中国古典舞。2009年受邀参加大型民族舞剧《水月观音》饰演女一号“卓雅”;2017年赴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访学;2020年录制《敦煌舞基础训练与表演》慕课,于清华学堂在线平台上线;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8篇;主要作品有《秋风纨扇》、《月牙泉边》、《天女云飞》、《残月云归》等。
汪雪 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主要从事敦煌石窟壁画乐舞图像研究。发表论文有《莫高窟第322窟“乐器树”图像研究》、《迦陵频伽钹舞源流考论》、《莫高窟出行图中的仪仗用乐研究》等。
高彦 中国史博士,敦煌学方向。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讲师。主持市级、校级项目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汉晋简牍所见西北水利官员》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博士论文《中古时期西域首饰与妆饰研究》获2020年甘肃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解雨姣 兰州文理学院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主要担任中国古典舞、敦煌舞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敦煌舞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篇。
尹雪松 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敦煌舞蹈研究。原创双人敦煌舞《共命鸟》曾获河南省第八届专业舞蹈大赛“文华奖”暨第四届河南省“洛神杯”高校组三等奖;参与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省级重点课题项目;参与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敦煌舞课程虚拟教研室”项目。
何秋野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在站博士后,助理研究员。2012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文学硕士。201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法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民族舞蹈研究、敦煌舞蹈研究等。
张怡雯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博士。先后在《舞蹈》《中国艺术报》《中国民族报》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图志 》、中国文联课题《中国非遗传统舞蹈影像采集 》、中国文联课题《中国舞蹈名家传记片 》等项目。
韦思 南开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画艺术与美学。
康琦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在读研究生,甘肃省歌舞剧院二级演员,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优秀青年人才,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第21位“英娘”扮演者。
高晨璐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师从茅慧老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舞蹈史。本科毕业于集美大学,舞蹈表演专业。
龚卓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曾参演舞剧《永远的马头琴》《香巴拉》《悠悠呢》等,2019年参与北京文联扶持项目《悠悠呢》编创,2017年创作作品《鹏抟》获第十五届北京市舞蹈比赛创作二等奖,2021年参加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舞蹈领域培养院校作品展演活动等。
谷若华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表演专业艺术学学士,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音乐舞蹈戏剧学院,舞蹈编导与教育艺术硕士。
雷艺凡 2016年考入兰州大学,就读于历史文化学院,2020年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保送至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现为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2020级在读研究生。
李曼拉措姆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首届甘肃省舞蹈大赛荣获表演优秀奖,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担任主要演员。
徐晓晨 新疆艺术学院就读研究生二年级,研究方向为舞蹈历史与文化研究,在校期间担任班长、心理委员及胡杨先锋班宣传委员一职。学习能力较强,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潜力与团队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境喜欢迎难而上,对待生活充满激情。
朱佳佳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21级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校级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荣获金奖。
刘安俊 云南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曾被贵州省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委员会聘为“黔东南州旅游宣传使者”,2020年以来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篇,荣获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云南赛区铜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大赛决赛一等奖。
文璇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2020级艺术硕士,本科就读于西安音乐学院舞蹈编导方向,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荣获多项科研奖励。
神帅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丝绸之路美术图像研究。近年来,先后对克孜尔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马蹄寺石窟、金塔寺石窟、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等重要石窟遗迹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工作,对佛教石窟艺术有了较为详细的认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