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阿塞拜疆作曲家联盟邀请,经甘肃省文联与省外办统筹协调,甘肃省文联组建艺术团赴阿塞拜疆,参与了7月4日至8日举办的舍基“丝绸之路”第十四届国际音乐节。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青年教师郭璟怡、宋羽佳、杨绘桥、阿拉牧斯、王剑峰作为艺术团成员,在这一国际文化交流盛会上精彩亮相。
作为阿塞拜疆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丝绸之路”国际音乐节旨在通过音乐艺术促进沿线国家的文明对话。本届音乐节汇聚了来自多个丝路国家的知名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各国艺术家同台献艺,为这座丝路古城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氛围。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青年教师们呈现的专场演出,以其独特的中国韵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音乐节的一大亮点。
专场演出以舞蹈《石窟·日月》开篇,舞者以灵动身姿演绎了敦煌石窟与日月交融的意境,尽显丝路文化的厚重包容,日月观音是佛教三十三观音之一,通常以三面六臂手托日月形象出现;它是慈悲、智慧、光明的象征。一壁一窟一敦煌,一佛一依一信仰;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至此一瞬,便是千年的存在,岁月失语,维石能言。
舞蹈《水墨孤鹤》取鹤之形,水墨之意,描绘了一幅云游于山水间的孤鹤图,寄情于景、借物抒情,体现了清雅,孤傲之情愫。
舞蹈《傣》以柔美的舞姿演绎水的灵动,婀娜婉转,摇曳生姿,带人踏入那梦幻的彩云之南,悠悠傣乡,水韵流芳,诠释着傣家人对自然的崇敬与热爱,鼓点声中,传递着千年传承的中华民族文化。
舞蹈《萨吾尔登·琴》热情奔放、明快活泼,“萨吾尔登”是卫拉特的传统民间舞蹈,“托布秀尔”琴作为它的主要伴奏乐器,造型美观,音色优美浑厚,萨吾尔登与托布秀尔琴合二为一的表演形式,表达了人民丰富的情感,体现了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舞蹈《只此青绿(选段)》灵感来源于中国名画《千里江山图》,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画面上峰峦叠嶂、逶迤连绵,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等布局井然有序,丝路舞台邂逅宋韵美学,展现了壮丽的江南山水风光。
朝鲜族杖鼓,又称长鼓,是朝鲜族传统打击乐器。演奏者手持杖鼓,通过灵活运用鼓槌敲击鼓身两端,展现丰富多变的节奏型,或舒缓优雅,或激昂热烈,引人入胜。
此次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青年教师赴阿塞拜疆参演,是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艺术交流的具体实践。青年教师们通过艺术这一无国界的语言,展现了学院的教学成果和艺术水准。未来,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优秀文化艺术走出国门,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在文明互鉴中展现中华文化风采,为绘就丝路文化交流新画卷贡献高校力量。